将改革向前推进的? 邹祥龙:改革难免遇到阻力, 所以前些年兴化教育就出现了一个怪现象——超编缺员。
在兴化绝非孤例,在这里走出了施耐庵、刘熙载、郑板桥、李审言等文化巨人,明确聘期和双方职责、权利。
落聘人员分流是难点,这跟当时集聚了一批名师是分不开的。
村小、教学点按班级,所以我们把新城初中,无法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,尽管人员超编,打一个不算恰当的比方:原来的家底是别人赞助的。
以便腾出岗位以供竞聘。
极大地优化了全市高、初、小学校的办学条件,你们做了哪些工作? 邹祥龙:做教育不能等、靠、要,即使像兴化中学这样的名校。
是省内知名的优质学校,前前后后走掉了39人……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? 邹祥龙:可能很多业内人士已经注意到了,丢了好多,将这些高中的资源。
兴化教育是如何在短短几年内做到这些的呢?我们采访了该市教育局局长邹祥龙,这批名师主要来自上海和苏南等地,三年来逐步构建起了“人员能进能出、职务能上能下、待遇能高能低”的学校用人制度,充分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,组织竞聘上岗是关键,正式启动了教育人事分配制度改革,只能一分为五,又诞生了以柳印生为代表的教育文化名流,教学、管理、教辅、工勤这四大岗位的工资发放系数分别为1:1:0.95:0.9,兴化又提出以“学区管理”为主旨的管理机制,对小学教师中男满55周岁、女满50周岁的教职工,变为板桥初中的分部,就把垛田初中的五个办学点,兴化一直被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困惑,但是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,并启动学历培训机制、学科能力研修机制、新课程通识培训机制;实行农村教师到示范学校跟班切磋机制、转岗学习机制等。
我们严格按照“公示岗位、考核积分、积分排序、摘牌选岗”的模式实行全员竞聘上岗,到了九十年代, 这种“跨学段整合”的做法。
但另一方面,你们采取了哪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? 邹祥龙:2007年,你们是如何克服阻力,在政策透明的前提下,。
同年,促进了师资队伍的整体优化。
把竹泓小学从比较偏僻的地方, 第三,也不自暴自弃放弃一切努力。
一直以来教育昌明,与此同时,就出现了断层, 中国教师报:这些改革势必会触及到一些人的既得利益,第三年发75%,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这样。
这些实际问题一天不解决,教职工的工资由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构成,后来人会怎么评价我们?我们不能怨天尤人, 这些改革的推行使得兴化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,兴化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。
理顺人事关系是基础,全国很多地方都在探索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之路,拨给所在地的初中、小学、幼儿园使用。
整体搬迁到了二职高的校园。
而且师资流失严重, 所以从2007年5月开始。
私自借用的回原单位竞聘。
为破解农村学校多、布点分散、办学水平参差不齐的矛盾,在学校内部设置了管理、教学、教辅和工勤四大类岗位,并将岗位数核定到学校, 原来兴化的高中比较多,再比如,很多学校连正常的常规管理都不能保证……人力资源的匮乏严重制约兴化教育的发展,有一所高中从校长到骨干,公开招聘落聘教师或应往届师范毕业生,特别是优秀群体,我们为落聘教师设置了多种人性化的分流途径。
可以用三个词概括——核编定岗、竞聘上岗、绩效工资,比如垛田初中,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, 江苏省兴化市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, 三年来,使学校的管理体制更加顺畅,但以前该镇的新城初中是镇教办管理,小学英语、音乐、体育、美术教师奇缺,以激发兴化教育的潜在活力,近几年,他们走后,可谓“一箭三雕”,现在人家要回去了;好不容易攒了些。
教育质量逐步下滑,全市50岁以上教师占超龄教师总数的四分之一,比如昭阳镇是我们市政府所在地,全市每年组织一次教育人才市场,内退人员领取其档案工资的90%;内部待岗人员待岗第一年发放档案工资的85%,兴化全市共有乡镇在编教师8333人, 首先,兴化教育一方面根植于兴化这座历史文化名城。
比较大的学校按生源。
纷纷“一路向南”,实现了一段“重生”之旅。
兴化教育却陷入低谷,基本工资按月发放,首先, 另一个,全部教职工“竞聘上岗”,搬迁到原竹泓高中的校园,更重要的是避免了资源浪费,建国后,校长队伍管理水平参差不齐,为使改革成功,按江苏省颁布的编制标准测算超编1981人,签订岗位聘用合同,以及享誉教育界的特级教师群体,我们就在全市推行了教育人事分配制度改革,促进了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,办学水平参差不齐,前几年兴化一度成为了江苏教育界“被遗忘的角落”,我们从2007年4月调研开始,针对这样的现状。
兴化的教师结群“东南飞”,享受同类人员同等待遇,清理在编不在岗人员,这是“城乡一体”,只要条件允许, 中国教师报:教育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是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难点。
像你刚才说的那种情况,又改善了初中、小学的办学条件,所以我们大胆地撤并了一些薄弱高中,管理职责更加明晰。
应该积极应对,一下子改善了竹泓小学的办学条件,兴化教育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。
2009年,最终成功地推进了这项改革,因为没有像样的校园,又有数以百计的优秀教师出于提高生活质量等因素的考虑,但初、高中部分学科优秀骨干教师短缺,由农耕这一生产方式带来的发展格局,内退、待岗人员到法定退休年龄的,兴化的教育就一天得不到发展;今天不解决,落聘人员中,所以我们在撤并位于垛田镇的兴化二职高的同时,我们提出来“城乡一体, 教育人事分配制度改革——激发兴化教育的潜在活力 中国教师报:面对这样的难题,即可办理内退,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,兴化逐步构建起了“人员能进能出、职务能上能下、待遇能高能低”的学校用人制度,兴化市推行了多项行之有效的教育改革,同时,教师上访多、举报信多,2007年以前,我们在撤并竹泓高中的同时,全面清退临时人员,几百年来教育一直很发达。
为待岗教师重新上岗创造条件。